职称继续教育专业课课程作业答案--专业课6
单选题(共20题,每题1.5分)
1、新经济时代,城市和产业的问题,首先是(C)的问题。
A、城市 B、产业 C、人 D、经济
2、本讲提到,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的第一个任务是建立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建立一个“政府+企业+个人”的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成本分担机制。其中,(C)要承担义务教育、劳动就业、基本养老、医疗卫生、保障性住房以及市政设施等公共成本。
A、个人 B、企业 C、政府 D、社会福利机构
3、本讲提到,城市发展的前提基础是(A)。
A、生态保护 B、群众满意 C、创新引领 D、特色突出
4、文化资源的挖掘途径包括直接挖掘和间接挖掘,在我国,间接挖掘的案例包括仿唐乐舞、丝路花雨、印象刘三姐等。其中,(B)首创于1979年,被新闻媒介赞誉为“活的敦煌壁画,美的艺术享受”,并被作为20世纪中国舞蹈经典剧之作,载入中华民族艺术史册。
A、仿唐乐舞 B、丝路花雨 C、印象刘三姐 D、大梦敦煌
5、2016年召开的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专门强调了城市发展要(A),要把城市的规划、建设、管理作为党和政府的中心工作。
A、遵循规律 B、打破规律 C、创新方式 D、突破变革
6、根据本讲,采取司法强制措施手段的是(B)。
A、非法权益 B、合法权益 C、违反规划 D、骗取许可
7、广州城市空间策略的基本取向是(A)。
A、北抑南拓、东移西调 B、南抑北拓、东移西调 C、北抑南拓、西移东调 D、南抑北拓、西移东调
8、根据本讲,《城乡规划法》授予城乡规划主管部门实际管辖权范围的是(D) 。
A、国土区 B、行政区域 C、规划区 D、建设用地
9、根据本讲,城市发展中以下属于景观思维的是(A)。
A、道路求宽 B、崇尚和谐 C、关注文化 D、追求人性化
10、根据本讲,《城乡规划法》的核心是(B)。
A、私有权力的限制 B、解决行政权如何行使 C、对公权的约束 D、维护规划的权威性
11、根据本讲,属于恶意违法的是(A)。
A、实体违法 B、程序违法 C、归避相关程序 D、以上都是
12、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规划建设做得好不好,最终要用(C)来衡量。
A、经济发展情况 B、公共服务水平 C、人民群众满意度 D、城市的排名
13、根据本讲,下列四个选项没有体现“经济挂帅”的是(D)
A、重增长 B、重建设 C、重发展 D、重环境
14、智慧城市的概念里,我们也可以把它看作智慧的树,其中树干指的是(D)。
A、智慧新的设施 B、智慧新的应用 C、智慧新的产业 D、智慧新的技术
15、新型城镇化改革试点的总体要求是: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以(A)为关键,大胆探索,试点先行。
A、提升质量 B、引进人才 C、提高资金投入 D、加大技术研发
16、《城乡规划法》的立足点是(C)。
A、国家本位 B、政府本位 C、民众本位 D、公权本位
17、下列不属于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中后期的特征的是(D)。
A、速度换档 B、改革攻坚 C、“多化”叠合 D、“单化”发展
18、根据本讲,以下不属于规划管理内容的是(B)。
A、编制各种规划 B、公共工程 C、近期建设规划 D、行政管理
19、根据本讲,城乡规划的(C)是实现规划权威性与严肃性的基础,也是城乡规划工作赖以生存的基础。
A、民众满意度 B、公众参与度 C、科学性 D、可行性
20、本讲提到,衡量城市工作好坏的标尺是(C)。
A、生态性 B、经济发展程度 C、宜居性 D、公共服务水平
多选题(共20题,每题2分)
1、根据本讲,以下哪些城市属于文化主导型城市?(ABE)。
A、杭州 B、南京 C、深圳 D、攀枝花 E、成都
2、根据本讲,以下属于政府责任的是(ACD)。
A、组织编制规划 B、服从规划管理 C、监督下级政府 D、组织实施规划 E、检举和控告
3、根据本讲,2000年左右,我国出现城市战略规划的主要原因有(ABC)。
A、全球化 B、市场化 C、放权化 D、数据化 E、金融化
4、根据本讲,按城市综合经济实力和世界城市发展的历史,城市可分为(ABCE)。
A、集市型 B、功能型 C、综合型 D、世界城市 E、城市群
5、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框架下的一种重新定位的城镇化,其所具有的新内涵包括(ABCDE)。
A、人本的城镇化 B、市场的城镇化 C、协调的城镇化 D、特色品牌的城镇化 E、集群的城镇化
6、根据本讲,《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立法的核心是(BC)。
A、政府与公民之间的关系 B、调整行政关系 C、监督行政关系 D、公权力与私权利之间的关系 E、建立利益均衡机制
7、本讲提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体现在(ABD)。
A、速度变化 B、结构变化 C、层次变化 D、动力转化 E、方向变化
8、根据本讲,传统城市的发展模式包括(ABCDE)。
A、政策引领型 B、市场建设型 C、文化主导型 D、资本驱动型 E、工业发展型
9、现代社会,“三驾马车”已不能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三驾马车”是指(BDE)。
A、储蓄 B、出口 C、进口 D、投资 E、消费
10、《城乡规划法》确立的公众参与制度框架的内容包括(ABCDE)。
A、提出了规划公开的原则规定 B、确立了公众的知情权作为基本权利 C、明确了公众表达意见的途径 D、强调了按公众意愿进行规划的要求 E、对违反公众参与原则行为进行处罚
11、根据第一财经周刊发布的2013年中国城市分级名单,,以下哪些城市属于二线城市(AD)。
A、苏州 B、北京 C、衡水 D、合肥 E、上海
12、根据本讲,以下属于城市发展的关键词的是(ABCDE)。
A、文化 B、生态 C、创新 D、特色 E、民生
13、根据本讲,以下属于城乡规划正确的概念的是(ABCDE)。
A、城乡规划是对城市土地和空间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B、城乡规划是对各种建设行动进行的综合部署和具体安排 C、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蓝图 D、城市规划是一项全局性、综合性、战略性的工作 E、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等各个领域
14、本讲提到城乡规划需要专家参与,以下属于专家参与的特征是(BCD)。
A、资金优势 B、参与者 C、技术理性 D、技术至上 E、催化作用
15、本讲提到,在新常态下,“三大发动机”要成为经济发展的根本动力。其中,“三大发动机”包括(ACD)。
A、制度变革 B、科技进步 C、结构优化 D、要素升级 E、人才引进
16、本讲提到,关于城市发展战略与城市定位的研究思路,说法正确的有(ABCD)。
A、资源环境--“法于天” B、区域态势--“形于外” C、人文底蕴--“发于内” D、竞争优势--“立于特” E、区域态势--“形于内”
17、中国城市普遍的“城市病”问题有(ABCDE)。
A、环境不优 B、交通不畅 C、功能不全 D、形象不美 E、管理不善
18、现代化道路是二三线城市发展的过程性动力,其中,现代化道路包括(ACD)。
A、农业现代化驱动 B、土地经济驱动 C、新型工业化驱动 D、现代服务业驱动 E、房地产驱动
19、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中体现的三个转变包括(BCE)。
A、发展模式的转变 B、发展重心的转变 C、发展动力的转变 D、发展方向的转变 E、指导思想的转变
20、根据本讲,对城市性质表述的要求有(ABCDE)。
A、简明 B、突出特色 C、回避雷同 D、避免罗列 E、以上都是
判断题(共20题,每题1.5分)
1、本讲提到规划区是城市人民政府或者规划主管部门的权力空间,同时又是一个责任空间。(正确)
2、新型城镇化是城乡一体化框架下的一种重新定位的城镇化,其核心是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正确)
3、结构优化是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结构优化可以促进工业化、城镇化、区域经济一体化等结构的优化。(错误)
4、未来的城市空间慢慢会从存量式的提质转向增量式的扩张。(错误)
5、对于二三线城市,实体经济发展是一个重要驱动力,因此,我们要从文化驱动、旅游驱动向房地产驱动、土地经济驱动转变。(错误)
6、战略规划是总体规划的后期研究内容。(错误)
7、《城乡规划法》一方面赋予民众更多的权利,同时对于政府提出更多责任和要求。(正确)
8、城市中应当更多考虑还路于民、还景于民,有利于人民生活舒适便捷。(正确)
9、城镇化快速发展的中后期,在区域整体配置继续优化的过程中,将触动或损害部分主体的利益,即从“卡尔多改进”转向“帕累托最优”。(错误)
10、根据本讲,规划区是法律对于城市政府、镇政府的特别授权,授权在规划区的范围以内行使行政权力。(正确)
11、中国经济的发展动力正从单纯依靠工业化转向更加多元和特色化。(正确)
12、全球范围内看,作为政策工具,“城乡规划”适用于不同所有制结构和社会意识形态。(正确)
13、上海世博会提出的口号是:生态、人文、科技——城市发展的主旋律。(错误)
14、城市发展战略核心是要解决一定时期内的城市发展目标和实现目标的路径。(正确)
15、新常态是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更高阶段的表现,是经济运行度过增速换挡期、转入中高速增长后的一种阶段性特征,既是从高速增长阶段向中高速增长阶段的转换,也是从数量扩张型追赶向质量提升型的转变。(正确)
16、城市战略定位是城市的基本属性,是做好城市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正确)
17、法制的核心在于制约公权力,在实现公共利益的同时,保护私有财产。(正确)
18、功能型城市里边包含金融、贸易、服务、文化、娱乐等这些功能,从而使城市的经济能级大大提高,还可以成为区域性、全国性,甚至全国性的经济中心和贸易中心,包括大都市。(错误)
19、现在,文化复兴成为城市发展的魅力源泉。(正确)
20、新型工业化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是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正确)
免责声明:
1、本博客收录的法规信息均来自相关政府网站,部分法规需结合相关法规学习和使用,法规的效力需要自行判断。
2、标准来自于行业网站或同仁分享,仅供学习交流使用,正式场合请购买正版,若内容与纸质文件相关内容不一致,以纸质文件为准,否则由此产生的后果自行承担。
3、抽检数据、监督检查和相关监管数据均来自监管部门网站,数据可靠。
4、博客文章来源均有注明,转载文章版权归属原作者,如需转载,请与原作者联系。
5、博客只发布与叶竹洪个人工作相关的内容,信息不一定全面,敬请谅解。
6、如本博客有内容侵权,请告知删除,邮箱:22521453@qq.com。
7、欢迎加入叶竹洪博客交流群:468507536。